第1012章 阿史那必勒也来了!(2 / 2)

满唐红 圣诞稻草人 3052 字 19天前

“你的意思是,杨政道此次来白羊城,所率领的兵马可能不止六千人,还有一部分被他藏起来了,并且瞒过了我们的耳目?”

李元吉微微皱起眉头道。

杨政道一个做谋士的,一出手就是六千兵马,阿史那必勒那个做主公的,一出手会有多少?

李元吉愣了愣,仔细回忆了一下刚才杨政道军中所发生的一切。

毕竟,他亲自来,随时有被大唐两面夹包,葬身在白羊城的危险,他一死,苏尼失部就再次的失去了领头羊,到时候面对大唐的攻伐,只会被一面倒的碾压。

襄邑郡王和曹国公在白羊城开辟家业的时候,就被河间郡王派来此处,为河间郡王府开辟家业。

所以,城卫们的那点从戎经验,在城内百姓们面前,根本不够看。

李元吉点点头道:“不过,以他的智慧,应该能猜到你在南北两侧的丘陵上设下了伏兵,所以他未必会将所有的兵马赌在南北两侧的丘陵上。”

因为,城内满打满算就三支兵马,其中一支是雍王卫,不在大唐战争序列之内,另一支是由百姓们组成的守城将士,也不在大唐战争序列之内。

但他们却不会反驳李世民这话,因为相比起他们,白羊城内的百姓们,准确的说是从大唐过来的百姓们的从戎经验更丰富。

他们中间从戎经验最多的可能就是两三年,而从大唐过来的百姓们当中,从戎经验两三年的只是起步,最高的已经达到十年了。

李世民听到这话,收回了目光,看向李元吉道:“你不觉得杨政道平定他麾下的骚乱平定的有些太顺利了吗?”

据说参加过当年的晋阳起兵,在对阵南梁的时候丢了一条胳膊,被迫退出了军伍,在河间郡王府上给河间郡王看门。

这说明什么?

说明杨政道极有可能还藏着一个雍王卫中的斥候并没有查探到的后手,就是这个后手在震慑着他麾下的兵马,使得他麾下的兵马即便是面对‘重金’动心了,也不敢临阵倒戈。

正规军比不上亲王卫队也就算了,连临时拼凑起来的队伍也比不上,李世民不鄙视他们鄙视谁?

“所以你真正的后手是薛万彻?”

李元吉脸色一下子就变了。

这话要是让城卫们听见,城卫们非哭死不可,因为他们虽然算不上是大唐的强军,却也是拥有着一年或者两年从戎经验的老卒,或许没能力硬扛敌人的强军,但对上的同等数量的敌人,也能打一个来回。

李元吉略作思量,笑着点头应了一声,然后跟着李世民的脚步出了城门楼子。

这种事可不是脑袋一热,胆气和魄力上来了就能做的,还得衡量得失。

这就是李世民刚刚让李禄放出去的‘豪言’起到的效果。

这代表他看似在说一个假设,可实际上他说的假设很有可能会发生。

而杨政道明显不是一个没脑子的人,所以他必然会有所防备。

看来薛万彻几次偷袭,至少斩杀了他们八百人马,刚才他们内部骚动加上我们射杀的,也在八百左右。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白羊城内的兵力恐怕就不够用了,随后的战事恐怕也不会像是现在这样轻松写意。

李世民在说这话的时候,看似用了一个并不确定的词,可是他的态度已经跟最开始的时候不一样了。

李元吉从李世民的话里听出了几分坚定的味道,忍不住又道:“你是从哪里看出杨政道很有可能也有后手的?”

如果杨政道没后手的话,那么干嘛需要一个亲王,一个嫡皇子充当后手?

李世民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反问道:“你说,阿史那必勒有没有可能也来了?只是他藏在暗处,我们没有发现他的踪迹?”

李元吉沉声疑问。

杨政道接下来已经没办法攻城了,因为他麾下的兵马再出现一次大的战损,很有可能会分崩离析,所以他必然会采取取巧的法子,从南北两侧的丘陵上攻入城内。”

两刻钟以后,城外的敌人非常狼狈的退出了弓弩的射程外。

他不亲自来,派一个他信得过的,或者有能力的心腹来,心腹被大唐两面夹包了,葬身在了白羊城,他只是损失了一个心腹,一些兵马而已,并不会影响苏尼失部的大局。

而他无论是亲自来,还是派心腹来,最后完成了斩首行动,所能得到的东西是一样的,不会增也不会减。

所以他完全没有必要冒着身死族灭国亡的风险亲自来。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这一类的话,并不是只适用于大唐,也适用于其他势力。

“他是没这个魄力,可杨政道有。苏尼失部在这一次冒险中会不会灭亡,杨政道可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