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的一瞬间,臭气扑面而来,而放在这个鞋盒空隙里的,除了袋装的干燥剂,就是空气清新剂,即便如此,在打开的时候,味道依旧难闻。
但就像医生说的那样,这两句话的骨架已经事先经过了处理,它们的身上没有多余的皮肉,在被放进鞋盒里的时候,就是这样的状态。
裴无涯记得,在自己看过的关于爱德华.盖恩处理那些他挖掘出的尸体的资料时,有提到对方会进行一些“处理”,甚至于电影里那个人皮面具的灵感就是来自于这里,但无论是头骨碗还是那条臭名昭著的皮带,都无法让裴无涯联想到眼前的这两具猫的骨架。
一定要说的话,就是这两具猫的骨架处理得太过精细了些,不像是他的手法。
裴无涯蹲在床沿,看着眼前的鞋盒,脑袋里开始思考起一件事,4月21日,当他坐在地铁上的时候,他是不是也带了一个公文包?
他闭着眼睛仔细回忆起来,却依旧没从脑海的画面里,找到座位下的公文包——这理所当然,因为他当时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到这里。
裴无涯伸手把鞋盒盖上,打开手机已经删除文件夹里的那个书籍背后的借阅记录,虽然谢如海没有拍到书名,但这张照片里,却拍到了书籍的isbn编号。
于是裴无涯打开电脑,在网上查询了一下这本书的isbn编号之后,出现在他屏幕上的是一本关于《另外一种人格》的书籍。
从简介来看,这本书并不是小说,更多的是在介绍第二个人格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判断又或者是如何与另外一个人格相处等等的内容。
裴无涯蹲在床沿,看着电脑屏幕上的内容,又看了下这张照片的具体时间,发现他是在5月3日的时候拍下了这张图,是谢如海第二次坐地铁去那个地方之后的时间。
而删除这张图的时间则是6月15日,恰好是裴无涯听从同事口中听见公司里的橘猫被杀死的时间。
按照时间点来推断,应该是在5月的时候,谢如海发现了自己身体里可能有另外一个人格,在这段时间里,他尝试阅读这本书,从而与这个人格达成某种和解。
并且以他6月15号,同事讨论之后才删除这张图的行为来看,可能6月9号的时候,他并不知道自己杀死了一只猫,直到6月15号,从同事的讨论里才知道了这件事,并且也知道了自己手背上伤口的由来。
——因为意识到和这个人格平等相处失败,甚至在这个人格做事的时候,他完全不知情,所以谢如海才会放弃似地删除这张图,宣告他与这个人格和平相处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