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程建设方面,中国的建筑工程企业有着令全球同行望尘莫及的速度,却也没有不足为外人言的窍门,无非是中国人能吃苦、肯吃苦。
项目的管理者以及工长,白天盯在现场,夜里要么图纸作业,要么就是开会,才能确保工程项目各个环节能有条不紊的满负荷衔接下来。
科奈罗建筑工程公司在梁思钱的管理下,还很难做到这点,主要还是中方管理人员太少,从当地聘请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以约鲁巴人为主,却没有那么多吃苦耐劳的精神,即便是再多的报酬也没有什么诱惑力。
对他们来说,能按时上下班,不迟到早退,在当地就已经算是相当合格的劳动者了。
这还是西非最为繁荣的都市德古拉摩附近的情况,民众多多少少受到过现代社会的熏陶;卡奈姆以及西非其他国家更为广阔的内陆地区,民众还要松散得多。
四月之后阿克瓦正式放开对殖民者后裔出国务工的限制,曹沫从德古克等地的殖民者后裔群体里吸纳熟练技工及中低层管理,填充到各个工厂、矿区以及科奈罗建筑工程公司的施工队伍之中,就发现这些员工吃苦耐劳的程度,不比中国员工稍差。
这也无怪乎在德古拉摩的欧美企业都喜欢聘用殖民者后裔员工了,除了受教育程度高出当地土著一大截以及文化血缘上的相通外,关键还在于够物美价廉。
很可惜卡奈姆即便在军政府统治时期,对欧美企业的抵触都是极温和的,德古拉摩的殖民者后裔除了大量进入欧美企业任职,自己还在德古拉摩创办大量的中小企业聘用员工,之前就没有给曹沫挑挑捡捡的机会。
这一次跟阿克瓦民主促进阵线合作,曹沫才有机会接触这批被阿克瓦当局严厉压迫十年、极其渴望新的出路、又掌握一定技术跟管理经验的殖民者后裔群体。
对此,沈济都很羡慕。
属地化管理是早期进入非洲发展的华企所面临最为头痛的难题。
东盛相对其在卡奈姆的投资规模,派遣员工数量还是少的,但就五十名不到的派遣员工,一年就要多支出近三千万的人力资源成本。
五月中旬,新钢联在张朝阳之外,又正式派了谈判代表到卡奈姆,跟奥约州政府正式洽谈收购卡特罗钢铁厂一事;新钢联注资几内亚湾航运及矿业投资及贸易公司的谈判也同时启动。
几内亚湾航运及几内亚湾矿业投资及贸易公司,作为资产刚刚进行过彻底梳理以及新注册的企业,谈判过程却是简单。
新钢联希望这两家公司合并到一起,以便未来能专注煤铁及成品水泥等大宗矿产商品在西非地区的贸易及运输业务——这也是新钢联最为看重这两家公司的地方。
对曹沫来说,几内亚湾矿业投资及贸易与几内亚湾航运公司,是分作两家公司,还是合并成一家公司,没有本质的区别;而这两家公司的运营团队就有重叠,都是加隆·坦格里安在负责具体的运营。
只是涉及到科奈罗水泥下游的产品运输事务并涉及到科奈罗水泥产业链沿几内亚湾布局,曹沫却需要将控股权掌握在手里,保证以加隆坦格里安为首的管理层团队稳定不出现什么变动。
年前曹沫除了联合沈济、阿巴查、奥乔桑以及鲁伯特家族、布雷克家族、奥本海默家族,总计往这两家公司注入近四千万美元的资金及相关资产,还额外拆借三千万美元用作周转。
目前两家公司的业务进行整并、梳理后,已经步入正轨,除了接手科奈罗水泥的运输业务外,也打通阿克瓦与卡奈姆的货运航线,掌握阿克瓦上百万吨规模的煤铁供应合同,价值可以说得到极大的提高。
不过,为了促成这次的股权收购,推动新钢联下定决心接手卡特罗钢铁厂,曹沫对两家公司合并之后就也给出五千万美元的估值。
新钢联作为特大型钢企,本身又有新海市属国企的背景,无论是收购卡特罗钢铁厂,还对几内亚湾航运及矿业公司注资,都可以从国家进出口银行拿到外汇贷款,不愿意动用自身也很紧张的外汇资源。
新钢联几番研究,最后要求曹沫在国内注册成立公司,将新几内亚航运及矿业公司的一部分股权,转移到国内公司里来,然后由新钢联直接在国内完成股权收购交易。
新钢联计划在对新几内亚航运及矿业公司持股之后,再向国家进出口银行申请一部贷款,补充周转资金——这自然要求曹沫进一步降低股权交易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