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司马曜故去以后,她就没有什么太大的奢求了,死了司马曜还不打紧,最关键的是,在他离去之前,他还把自己的亲生弟弟也处死了。
于是,司马家这一代的年轻力量,被彻底摧毁。
下一代可还完全没有长大呢,根本没法接班,想等到他们能够独当一面,至少也要再等十年。
十年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几大世家的势力早就可以更加壮大了,更何况,王谧的横空出世,还打破了世家的均衡。
世家子弟之间,无法依靠原有的惯性生活,他们无法依靠互相让渡权力来维持均势。
既然均势不复存在,那么,王谧的崛起就是无可阻挡的了。
如果一定要迎来一个新时代,那么,王贞英希望,这个新时代是由她来开启的。
她早就看出了这一点,并且做好了准备。
而现在,只能说王谧是帮助她实现这一愿望的,最好的执行者。
她还不到三十岁,还如此年轻,她可不想伴着风云飘摇的大晋司马家,陷入灾祸。
现在的她,选择押宝在王谧的身上,这一押,要是押对了,王太后的后半辈子可就算是再也没有后顾之忧。
可以说,下定了这种决心的王贞英,比大晋朝廷里的任何人都更加期盼王谧的成功。
自家哥哥
王恭
哦
那个人是指望不上的,王贞英是个理智的人,一早就可以看出来,他们可是自家兄弟,从小一起长大的。
王恭的能力有几斤几两,还有人比王贞英更熟悉吗
“那么,太后娘娘,你的诚意又在哪里”
“可以告诉我,阿宁到底对你说了什么吗”
其实,现在王谧对这件事的答桉已经没有那么关心了,王贞英这边的想法都已经弄明白了,王恭如何想,还重要吗
况且,最重要的还在哪里
即便是今天在这建康宫里,王贞英是骗他,也无所谓。
他又不会放开北府,他也会继续扩充力量,联合大晋境内的所有部队,争取共同北伐。
对
下一步,他追求的重点就已经是共同北伐了。
以北府的能力,当然是还可以继续夺取一些城池,但是,王谧也需要告诉大晋境内的所有将领,北伐,那是我们共同的事业。
兄弟们想要开创一个新时代,那就要一起上
所以,不只是不会放弃北府的掌控权,而且,王谧还将把自己的势力,扩展到更大的范围。
这样,晋军才可以势如破竹,彻底把北方的那些重镇一鼓作气,全都拿下来。
虽然王谧心里是这样想的,但是,他也不敢自专,再往前进攻,就要进入鲜卑人、羌人聚集的重地了,不需要有任何的期待,那绝对是一场场硬仗。
不会像拿下襄阳等地那样容易了。
最关键的还在于,到目前为止,王谧带领的北府军虽然连战连胜,但是,他夺下的城池,都是从氐秦的手里。
氐秦,众所周知,自从苻坚死后,就瞬间土崩瓦解,军心也散了。
这样的军队,自然是没有战斗力的,至少战斗力也要比之前减半。也可以这样说,王侍郎能够带领着北府军连战连胜,也是捡了一个氐秦的大漏。
谁让苻坚就在这个时候死于非命了呢
他这一死,让本就各怀鬼胎,暗流涌动的氐秦朝廷,瞬间解体,速度之快,超过了所有人的预料。
于是,在更遥远的北方,从氐秦的手下挣扎出来的慕容部和姚羌部,正忙着互相挤占地盘。
而他们手下部队的战斗力,显然要强过王谧他们对抗的氐秦。
到时候,只靠北府一支军队,就太勉强了。
还是应该把大晋境内的所有势力都调动起来。
最关键的是,他现在也有这样的能力,荆州就不必说了,桓冲已经是他的好兄弟了。
而其他的一些分散势力,也有一部分是控制在桓家人的手中,而这些人,大约都会听从桓冲的号令。
也是不必担心的。
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势力放在那里,却不使用,难道,任由他们做大,最后折损的只有北府兵
王侍郎也没有那么傻,那样的话,岂不是给谯郡桓氏做了嫁衣
也到了该让谯郡桓氏出出血的时候了。
只要脱离了建康这个牢笼,王谧就可以飞向北方,完成既定的目标,实现宏图大业。
然而,建康城现在就是囚禁他的牢笼,而王恭,就是挡在他身前的拦路虎
正是他们,阻碍了王谧成就霸业的道路。
“王侍郎,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我不说,你大概都能猜到。”
“以大兄的实力,和你硬碰硬是没可能了,根本就不是对手,他自己也很清楚,平时不过是吹的好听罢了。”
“既然打不过,就想用些别的法子,
大兄请求我,尽量把你留在建康,不准你到京口带兵。”
“果然如此。”
王谧一直担心的,也正是这个。
“那么,太后娘娘的意思是”
到目前为止,他王稚远还算是大晋的朝臣,如果王贞英真的和她大哥联合起来,从朝廷上治他的罪。
那王侍郎就还真的有点难办。
并不是说他无力抗争,只能束手就擒。
而是太有能量,也是个麻烦。
一旦朝廷要控制他,他就必定不能再保持现在的这份和稀泥的处事原则。
他必定要有所反应。
而这个反应,就是反叛了
只有这一条路
只要朝廷真的要处置他,而他又联系了北府兵起事,那么不论他多么巧舌如黄,再如何狡辩,在建康城成千上万的百姓当中,他王谧也会是个叛逆者。
这个是无法辩驳的。
从道义上,他就站不稳了。
而这么长时间的努力,是为了平定北方,加快一统中原的脚步的,而不是为了在大晋的境内,进一步内耗的。
很多道理,在这个时代,说与这些当世之人,那当然是讲不通的,他们也没有这样的见识。
如果能够想通,那就不会一次次的出现王敦之乱、苏峻之乱了。
这些,不都是内耗的典型事例吗
本来大晋就只有半壁江山了,不思同仇敌忾抵御外敌,还时不时的就要搞一下内部混战,这不就是他们一脑袋浆湖的真是证明吗
眼看着,大业就要成就,王谧可不想在此时和这些头脑昏昏沉沉的大晋将领搞内耗。
他还需要集中精力,继续北伐呢
所以,此时,王贞英的态度就是至关重要的。
只要王贞英这边能稳住,他王谧自然是乐的稳定的。